原創(chuàng) 大唐最驚才絕艷的詩人,卻因情商太低,累己累人
我叫王勃,“初唐四杰”中的老大。
雖然排在后面的那位楊老二一直不服氣,但他千百年來也沒能撼動我的地位。
畢竟咱這排名不是什么野榜,而是經(jīng)過詩圣專門認證的。
何況,不說別的,單就一篇《滕王閣序》便足以碾壓他們了。
我出身太原王氏,是唐朝最頂級的豪門之一。
我們與博陵崔氏、清河崔氏、范陽盧氏、滎陽鄭氏、隴西李氏、趙郡李氏,互相聯(lián)姻,守望相助,連李唐王室也得禮讓我們?nèi)帧?/div>
王室多次提出想與我們幾家聯(lián)姻,都被強硬拒絕。
當然,我們敢如此豪橫,自是有底氣的。
遠的不說,就說我們王家,我祖父王通可是當時赫赫有名的大儒,門生故舊遍布朝野。
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,有不少人都曾與我祖父探討過學(xué)問。
貞觀四年,拜中書令,成為宰相的溫彥博,是我祖父最得意的弟子之一。
我還有一位叔祖父,叫王績,是五言律詩的奠基人,他的那首《野望》寫得真是妙極了!
東皋薄暮望,徙倚欲何依。
樹樹皆秋色,山山唯落暉。
牧人驅(qū)犢返,獵馬帶禽歸。
相顧無相識,長歌懷采薇。
——王績《野望》
祖父崇尚儒學(xué),致力于著述與教學(xué),而他卻更傾向于老莊思想和魏晉玄學(xué)。
他在11歲的時候游歷長安,拜訪權(quán)臣楊素,被當時的公卿譽為“神仙童子”。
他曾在歸隱與入仕之間,輾轉(zhuǎn),徘徊。
第三次辭官后,才下定決心隱居?xùn)|皋,釀酒寫詩,逍遙終日,食飽恣遨游。
他曾寫過一首詩叫《山中敘志》,“張奉娉賢妻,老萊藉嘉偶”。
翻譯過來就是:想找個志同道合的伴侶,一起歸隱山野。
幸運的是,他最后真的等到了那個與他琴瑟和鳴的靈魂伴侶。
要知道,生活在我們這些大家族里,有很多事是身不由己的,比如婚事。
愿得一心人,白頭不相離,說起來容易,但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?
說實話,比起祖父,我其實更佩服這位叔公,他活成了很多人向往的樣子。
不過,我雖佩服叔公,但我卻不愿像他一樣閑居山野,碌碌無為。
我也不想走祖父教書育人的老路。
想我六歲能詩,九歲寫書,如此驚才絕艷,注定是要站在朝堂高處,受萬人敬仰的。
13歲那年,我便開始行動了。
我寫了一篇《上絳州上官司馬書》呈給當?shù)氐母改腹佟?/div>
當然,我也沒指望靠這篇文章便能躋身官場,不過是投石問路罷了。
兩年后,宰相劉祥道,奉命巡查關(guān)內(nèi)。
我知道機會來了,當即上書一封,毛遂自薦,暢談了自己對時事政治的一些看法。
劉大人讀后,驚嘆不已,“奇才,奇才,我大唐奇才!”
得到了官方夸獎,我的名氣也算是打出去了。
而后我趁熱打鐵,參加了幽素科考試,一舉中第。
也許是因為我背后的家族,也許是因為我名氣越來越大。
及第后,我沒有像大多數(shù)人那樣一直候官,而是馬上就被授予了朝散郎一職。
雖然只有從七品,但起點也算很高了。
要知道很多進士出身的,一開始都是校書郎,從九品。
那一年,我才16歲。
多少讀書人,努力了大半輩子,依然是一介布衣,而我未及弱冠,便步入了仕途,站在了人生的制高點。
我有理由自豪,也有理由驕傲。
但是,我沒想到,人生中的第一個風(fēng)浪,竟會來得那么快,快得讓我猝不及防。
當上朝散郎沒多久,我就憑借才名,成功進入了沛王府,成為沛王李賢的侍讀。
李賢是高宗和武后的次子,自小過目不忘,深受寵愛。
李賢身邊自然不缺仁人志士,置身其中,我雖不至于泯然眾人,但也不算異常突出。
但我有一個最大的優(yōu)勢,那就是我年輕。
年輕,意味著朝氣,意味著希望,意味著無限可能。
但我不知道的是,年輕,也意味著不成熟,意味著無知無畏。
當時,長安城流行“斗雞”,沛王與他的同胞弟弟英王李顯,都是斗雞場中的?。
為了討沛王歡心,我特意寫了一篇《檄英王雞文》,替他助威。
寫完文章后,我還沾沾自喜,因為沛王確實對我親近了幾分了。
我沒想到的是這篇文章竟會流入宮中,更沒想到的是皇上讀了此文后,認定我是在挑撥皇家兄弟的感情。
一怒之下,剝奪了我的官職,并命我即刻離開長安。
我在府中接到旨意的那一刻,感覺天都塌了。
我第一次意識到,原來我手中的筆,不只可以送我上青云,也能讓我下地獄。
走出沛王府,站在街上,車水馬龍,人聲鼎沸,我卻覺得格格不入。
沒有人為我送行,長安的繁華也沒有因我的離開而失色半分。
走出長安,回首遙望,我突然想起,幾年前,我曾在此送別了老杜。
當時我是怎么勸慰即將遠行的老杜呢?
城闕輔三秦,風(fēng)煙望五津。
與君離別意,同是宦游人。
海內(nèi)存知己,天涯若比鄰。
無為在歧路,兒女共沾巾。
——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
不要傷心,大膽地往前走,只要我們彼此惦念,即使相隔千里,也如近在眼前。
昔年我勸老杜時,是何等豁達,何等豪邁。
然而輪到我自己離開長安,我卻不知該如何安慰自己了。
果然啊,人就是如此,渡人容易,渡自己難。
罷了,反正老家是沒臉回了,就去四川看看老杜吧。
一個月后,我站在了巴蜀的土地上。
此處的山川風(fēng)景,風(fēng)土人情,與長安,與我的家鄉(xiāng)太原,迥然不同。
在這里,我與老杜重逢,在他的引薦下,也結(jié)交了不少新友人。
每日與三五好友游山玩水,飲酒作詩,漸漸治愈了我受傷的心靈。
只是,景色再美,也終有看膩的一天;友人再好,也終有分別的一日。
那年秋夜,我在江邊送別了一位友人。
江送巴南水,山橫塞北云。
津亭秋月夜,誰見泣離群?
亂煙籠碧砌,飛月向南端。
寂寞離亭掩,江山此夜寒。
——《江亭夜月送別二首》
月色朦朧,人去亭空,江山萬里,寒意籠罩。
站在迷離的夜色中,孤獨寂寞,更與何人說?
幾日后,又有一位友人要離開蜀中。
正逢重陽,我們在玄武山上為他設(shè)宴餞別。
站在山峰,遙望故鄉(xiāng),山重水隔,思緒萬千。
九月九日望鄉(xiāng)臺,他席他鄉(xiāng)送客杯。
人情已厭南中苦,鴻雁那從北地來。
——《蜀中九日》
鴻雁南來北往,而我卻只能困居巴蜀,不知何年何月,才能踏上歸鄉(xiāng)之路。
想到這里,心中的愁苦又多了幾分。
我在蜀中又逗留了一年。
長江悲已滯,萬里念將歸。
況屬高風(fēng)晚,山山黃葉飛。
——《山中》
秋天,真是個令人悲傷的季節(jié),片片樹葉,泛黃,又紛飛。
在這里呆了兩年多,也是時候該回去了。
公元671年秋末,我離開了蜀中。
當時我也曾猶豫過,是返回山西老家,還是北上長安。
幾經(jīng)掙扎,我選擇了回到長安。
畢竟哪里跌倒,就要在哪里爬起來。
到達長安時,正趕上一場大型人才選拔。
當時的考官裴行儉大人十分看好我,數(shù)次征召。
但我剛回長安,心境還未平復(fù),又一直擔(dān)心之前的事情被翻出來,猶猶豫豫,沒敢答應(yīng)。
不料卻因此觸怒了這位權(quán)臣,說我“才名有之,爵祿蓋寡!
他的這句評價,算是堵住了我在長安的仕途之路。
正當我準備回鄉(xiāng)的時候,在虢州任司法的友人凌季友給我送了一封信,讓我到他那里去發(fā)展。
我仔細考慮了一番,便同意了。
反正呆在長安是沒前途了,正好我曾向曹元學(xué)過醫(yī)術(shù),而虢州盛產(chǎn)藥草,正是個好去處。
請記住,就是虢州這個地方,成了我命運的轉(zhuǎn)折點。
在好友的幫助下,我在虢州謀了個參軍的職務(wù)。
當然了,肯定是比不上之前的朝散郎,但也聊勝于無。
可能我真的不適合官場吧,雖有友人的照拂,但我與其他同僚的相處卻十分不愉快。
他們的嫉妒,攻訐,一度讓我產(chǎn)生了歸隱田園的念頭。
東園垂柳徑,西堰落花津。
物色連三月,風(fēng)光絕四鄰。
鳥飛村覺曙,魚戲水知春。
初晴山院里,何處染囂塵。
——《仲春郊外》
也許只有在山水自然中,才能避開這些世俗塵雜。
如果當時我下定決心辭官歸隱,就不會有后來那些事了。
可惜,這個世上沒有如果。
那是一個很平常的日子,一個叫曹達的官奴突然上門,請求庇護。
我與他是舊相識,見他狼狽,便收留了他。
我一開始真的不知道他犯了大罪,以為他只是普通逃奴。
可惜,當我知道真相的時候,已經(jīng)過去許多天了。
律法規(guī)定,窩藏罪奴是要連坐的。
我越想越害怕,腦子一抽,就把他殺了。
這世上沒有不透風(fēng)的墻,何況我做事并不縝密。
很快,我便被人告發(fā)了。
依照唐律,我被判了秋后處決。
也是我命不該絕,正好遇上了高宗更改年號,大赦天下,因此逃過一劫。
出獄以后,我才知道,我的父親王福畤受我牽連,由雍州司功參軍被貶為交趾縣令。
身為人子,不能替父分憂,竟還連累父親遠謫南荒,真是太不孝了。
我本想立馬出發(fā),前去尋找父親,向他請罪。
可惜,身子不爭氣,本就體弱,又在獄中呆了那么長時間。
于是,我便決定先休養(yǎng)一段時間。
休養(yǎng)期間,我接過祖父未完成的著作《續(xù)書》,編寫了十六篇補闕。
同時又撰寫了《周易發(fā)揮》、《合論》、《百里昌言》等等。
在創(chuàng)作中,我漸漸走出了那段陰霾。
一年后,聽聞朝廷有意恢復(fù)我的官職。
可我已經(jīng)不是當年那個一心向往功名利祿,無畏無懼的少年了。
在獄中時,我就已經(jīng)想明白了。
雖說當時收留,殺害曹達,是我自己的決定。
但我獲罪的背后絕少不了那些同僚的推波助瀾。
當然,我并不是為自己開脫,只是覺得我的性格,確實不適合官場。
拒絕入仕后,我決定啟程去交趾探望父親。
路過南昌的時候,正值重陽節(jié),洪州都督閻伯嶼在滕王閣大宴賓客。
就在那場宴會上,我寫下了那首流傳千古的絕世名篇《滕王閣序》。
可能有些人覺得我不長教訓(xùn),愛出風(fēng)頭。
人家閻都督設(shè)宴是為了替他女婿孟學(xué)士揚名,結(jié)果卻被我一個外人截了胡。
難道我就不怕再次得罪人?
是的,我是怕得罪人,可也不能因此就完全斂了自己的鋒芒,墮了我王家人的風(fēng)骨。
何況,靈感這種東西,可遇不可求。
平常我寫文章,都是要先喝點酒,然后蒙頭睡一覺,醒來后一揮而就,時人謂我為腹稿。
但這一次不一樣,望著眼前秋水長天的景色,感受著宴飲的氛圍,再聯(lián)想到我的身世經(jīng)歷,一時間,靈感迸發(fā),文思泉涌。
……
落霞與孤鶩齊飛,秋水共長天一色
……
關(guān)山難越,誰悲失路之人;萍水相逢,盡是他鄉(xiāng)之客
……
老當益壯,寧移白首之心?窮且益堅,不墜青云之志
……
座中賓客看著我寫的文章,從一開始的失語,到后面連連驚嘆。
那一刻,我仿佛回到了十六歲那年。
那時的我初入仕途,何等意氣風(fēng)發(fā)。
但我沒想到的是,《滕王閣序》是我的巔峰之作,同時也是絕筆之作。
在南昌逗留了幾日后,我繼續(xù)南下。
幾經(jīng)輾轉(zhuǎn),第二年春末,終于到達了交趾,見到了父親。
看著老了十多歲的父親,心中的愧疚達到了極點。
陪著父親住了一陣子后,我便踏上了返程。
那一年夏天,風(fēng)浪特別大,我被風(fēng)暴卷入了水中。
雖然很快便被救起來了,卻因驚悸而亡。
說來也是憋屈,沒有被溺死,卻被嚇死。
曾經(jīng)有人給我看相,說我神強骨弱,氣清體羸,腦骨虧陷,目睛不全,秀而不實,終無大貴矣。
當時我很生氣,不料卻被他言中。
上天是公平的,也是無情的。
給了我絕世的才華,卻沒有賜予我相匹配的心性與情商。
我的早逝是偶然,也是必然。
只是可憐了我那老父親,白發(fā)人送黑發(fā)人。
-END-
注:圖片來源于網(wǎng)絡(luò),版權(quán)歸原作者所有,
如有侵權(quán),請聯(lián)系作者刪除。
發(fā)表評論 評論 (2 個評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