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公布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,諾貝爾獎組委會立即用中文對莫言進行了電話采訪,并將音頻上傳至官網(wǎng)。莫言表示,聽到獲獎后感到非常驚訝,會在今天晚上和家人一起包頓餃子慶祝。12月10日,他將親自前往斯德哥爾摩領獎。莫言在微博上說:感謝朋友們對我的肯定,也感謝朋友們對我的批評。在這個過程中,我看到了人心,也看到了我自己。
2009年,莫言憑借長篇小說《蛙》進入諾貝爾文學獎評委的視野。斯德哥爾摩大學教授、旅瑞華人作家萬之在接受采訪時表示,瑞典文學院很久以來就關注中國文學和中國作家,漢學家馬悅然被選為文學院院士,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文學院需要有精通中文的專家來準確解讀中國。長期以來,莫言的作品如《紅高粱》、《天堂蒜薹之歌》等都很為瑞典文壇所看重,而其由瑞典漢學家陳安娜女士翻譯的巨著《生死疲勞》今年剛在瑞典出版,在哥德堡國際書展上被隆重推薦。
作為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,莫言獲得的不僅是巨大的榮譽,還將獲得800萬瑞典克朗的獎金,相當于人民幣為750萬元,按照個人所得稅法規(guī)定,莫言所得的獎金將可以獲得免稅,這意味著這筆巨款可以一分不少地轉入他賬戶。
莫言,原名管謨業(yè),1955年生于山東高密縣,中國當代著名作家。香港公開大學榮譽文學博士,青島科技大學客座教授。1980年代中以鄉(xiāng)土作品崛起,充滿著“懷鄉(xiāng)”以及“怨鄉(xiāng)”的復雜情感,被歸類為“尋根文學”作家。作品深受魔幻現(xiàn)實主義影響。莫言在小說中構造獨特的主觀感覺世界,天馬行空的敘述,陌生化的處理,塑造神秘超驗的對象世界,帶有明顯的“先鋒”色彩。2011年8月,莫言憑長篇小說《蛙》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。2012年10月11日,莫言因其“用魔幻現(xiàn)實主義將民間故事、歷史和現(xiàn)代融為一體“獲得諾貝爾文學獎”。(圖文/劉克俊)
作家莫言
發(fā)表評論 評論 (11 個評論)